干細胞治療糖尿病是真的嗎,靠譜嗎?
2023-01-29 10:39:25 來源:
近年來,有許多糖尿病患者做切胃手術來治療糖尿病,做手術是目的是快速降低血糖。
難道切胃真的能治好糖尿病?目前,臨床常用的切胃手術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和腹腔鏡胃旁路術。這兩種手術都能減輕肥胖患者的體重,同時能夠緩解肥胖相關的并發癥。切胃手術最初用于治療病態肥胖,但也有助于控制血糖。2009年在美國糖尿病協會(ADA)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中,科學家正式把減肥手術作為一種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的方法。
全球近4.6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的代謝紊亂疾病,是繼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全球人口大約有4.63億人。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等。1型糖尿病以青少年和兒童為主,其特點是胰島β細胞受損,造成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是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的主要特點是基因和環境。在我國,95%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盡管提高了胰島素的合成和轉導水平,可以有效地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但是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
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常規的降糖藥物、胰島素等藥物,都只能達到對癥的效果,而且只能暫時保持血糖的平衡,很難控制β細胞的功能和并發癥。在已有的基礎上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是當務之急。近年來,干細胞逐漸成為該領域的一個熱門課題。
干細胞是一種可以持續進行自我更新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間充質干細胞是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中研究最多的一類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屬于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它來源于幾乎人體內所有類型的組織,如:骨髓、血液、臍帶、胎盤、骨骼肌組織、肝組織和脂肪組織等。研究證實,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在體外分化為非中胚層細胞,包括胰島樣細胞,神經元樣細胞和肝細胞。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發揮作用呢?
第一,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在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及肝內糖脂代謝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
干細胞用于2型糖尿病的首項臨床研究是針對胰內間充質干細胞輸注與高壓氧治療的聯合應用,在一年的追蹤期間,發現其代謝指標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也減少了對胰島素的需求。
通過對25例2型糖尿病病人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一年后,其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改善,胰島素需求量減少。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顯著地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β細胞的功能和數量,改善了外周胰島素的抗性,并對肝糖原的降解起到了抑制作用。
第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間充質干細胞主要是通過旁分泌信號傳導實現治療作用,即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
外泌體是一種由胞內體內凹陷而成的多囊泡,與細胞膜結合,再向外釋放出微囊。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RNA和 DNA,能直接將蛋白質、 mRNA等從分泌細胞直接傳送到受體。
與間充質干細胞相比,外泌體的免疫原性和非整倍性的危險更小,而且更容易貯存和運輸。同時,由于其具有大規模生產的特點,所以它是一種更有誘惑力的藥物。研究者們發現,外泌體可以減少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并提高其分泌。
第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細胞在治療糖尿病并發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了解,目前已有超過兩百個臨床試驗課題涉及到干細胞療法。目前國內和國外的很多臨床實驗都在進行或者被證明是有效的,比如: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足潰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自體干細胞移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自體干細胞移植等。另外,一些醫學組織也在招募志愿者參與臨床實驗,以評價其在糖尿病并發癥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到2040年,估計會有六億以上的人患上糖尿病。傳統的降血糖藥和胰島素注射都不能完全治愈,而且不能完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干細胞療法已成為一種極具前景的治療手段,相信在未來干細胞能夠為根治糖尿病帶來無限可能。
文章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知識交流與分享及科普目的,不涉及商業宣傳,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
文章來源: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1373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