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家人常常被忽視!陪伴很重要
2023-01-12 09:45:40 來源: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并且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糖尿病防控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成為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綜合采取措施,除了醫務人員外,家庭成員在防治糖尿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將2018年-2019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確定為家庭與糖尿病(The Family and Diabetes)。
糖尿病飲食控制離不開家人的配合與督促,運動治療離不開家人的鼓勵與堅持,藥物治療離不開家人的支持與監督,病人的心理狀態,也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關懷,家人的陪伴,在糖尿病的預防、管理以及照顧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家庭”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關鍵性,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那么,如何做好糖尿病的家庭管理呢?
1、飲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最好共同向專業醫生及教育護士請教,一起學習并掌握糖尿病飲食原則。保證營養均衡的條件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控制每日總熱量,限制糖分攝入;養成低脂、低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做到既能良好控制血糖,又能享受健康美食。
2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從遺傳因素的角度來說,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具有家族史的人要比不具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從環境因素的角度來說,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習慣,由于共同的飲食、作息、運動等習慣,這也是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員易患糖尿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飲食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飲食,對于沒有糖尿病的人來說,也可以遵照這個標準來吃,當一個家庭開始健康飲食,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將會獲益。
2、運動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最好共同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年齡、體力、性別、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因素,為患者制訂個性化鍛煉的方案,并督促糖尿病患者堅持運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強度及時間應根據自身病情調整,運動時遵循“一三五七”原則:每天運動一次,每次30分鐘,每周五次,運動心率最好保持在170減去自身的年齡。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的形式可選擇散步、太極拳、廣場舞、游泳等低強度運動,避開重體力的競技項目。適度的家庭體力勞動、外出散步、郊游也能成為運動治療的一部分。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糖尿病家屬盡量陪伴患者一起運動,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有堅持規律運動的動力,起到良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另一方面,對于非糖尿病的成員來說,也是增強體質、防治代謝紊亂的好方法。
3、藥物管理
糖尿病家屬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家屬還應向專業人員學習注射技術,幫助不能自行注射的患者。
4、心理指導
糖尿病不能治愈,多數患者需要終身口服多種藥物甚至注射胰島素,研究發現,糖尿病與抑郁癥,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且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情緒不佳,加重糖尿病的癥狀,影響治療的效果;而對于糖尿病這類慢性疾病,長期的飲食控制及用藥無疑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負擔,顯著降低幸福感。糖尿病患者發生焦慮、抑郁情緒明顯高于一般人群,那么家人的陪伴和關懷,就非常重要了。家屬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有助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緩解來自多方面的心理應激和精神緊張,減少血糖波動。而且家屬與患者的關系非常密切,接觸時間最長,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的心理支持是醫護人員無法比擬的。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綜合采取措施,除了醫務人員外,家庭成員在防治糖尿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將2018年-2019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確定為家庭與糖尿病(The Family and Diabetes)。
糖尿病飲食控制離不開家人的配合與督促,運動治療離不開家人的鼓勵與堅持,藥物治療離不開家人的支持與監督,病人的心理狀態,也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關懷,家人的陪伴,在糖尿病的預防、管理以及照顧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家庭”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關鍵性,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那么,如何做好糖尿病的家庭管理呢?
1、飲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最好共同向專業醫生及教育護士請教,一起學習并掌握糖尿病飲食原則。保證營養均衡的條件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控制每日總熱量,限制糖分攝入;養成低脂、低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做到既能良好控制血糖,又能享受健康美食。
2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從遺傳因素的角度來說,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具有家族史的人要比不具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從環境因素的角度來說,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習慣,由于共同的飲食、作息、運動等習慣,這也是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員易患糖尿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飲食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飲食,對于沒有糖尿病的人來說,也可以遵照這個標準來吃,當一個家庭開始健康飲食,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將會獲益。
2、運動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最好共同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年齡、體力、性別、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因素,為患者制訂個性化鍛煉的方案,并督促糖尿病患者堅持運動。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強度及時間應根據自身病情調整,運動時遵循“一三五七”原則:每天運動一次,每次30分鐘,每周五次,運動心率最好保持在170減去自身的年齡。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的形式可選擇散步、太極拳、廣場舞、游泳等低強度運動,避開重體力的競技項目。適度的家庭體力勞動、外出散步、郊游也能成為運動治療的一部分。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糖尿病家屬盡量陪伴患者一起運動,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有堅持規律運動的動力,起到良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另一方面,對于非糖尿病的成員來說,也是增強體質、防治代謝紊亂的好方法。
3、藥物管理
糖尿病家屬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家屬還應向專業人員學習注射技術,幫助不能自行注射的患者。
4、心理指導
糖尿病不能治愈,多數患者需要終身口服多種藥物甚至注射胰島素,研究發現,糖尿病與抑郁癥,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且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情緒不佳,加重糖尿病的癥狀,影響治療的效果;而對于糖尿病這類慢性疾病,長期的飲食控制及用藥無疑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負擔,顯著降低幸福感。糖尿病患者發生焦慮、抑郁情緒明顯高于一般人群,那么家人的陪伴和關懷,就非常重要了。家屬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有助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緩解來自多方面的心理應激和精神緊張,減少血糖波動。而且家屬與患者的關系非常密切,接觸時間最長,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的心理支持是醫護人員無法比擬的。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糖尿病管理中的家庭支持已被證明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具有重大作用。通過家庭成員的陪伴和督促,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還可以獲得心理支持,減少疾病的情緒影響,提高生活質量。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親屬,同樣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參與患者病情管理的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降低自身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文章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知識交流與分享及科普目的,不涉及商業宣傳,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
文章來源: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06772353
健康咨詢
伙伴合作
填寫信息,同干細胞領域專家直接溝通
技術領先的恒峰與您共筑健康偉業
總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