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線:干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臨床編
2022-12-15 10:44:46 來源:
干細胞治療病毒感染疾病臨床注冊研究
目前有19項注冊的臨床研究涉及使用間充質干細胞和外泌體治療病毒感染相關的疾病。
用間充質干細胞和外泌體治療病毒相關疾病的當前臨床試驗
|
研究標題 | 干預 | 疾病 | 狀態 | 位置 |
---|---|---|---|---|---|
1 | 人類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病毒 | 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完成 | 中國 |
2 |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和安全性 | 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尚未招募 | 中國 |
3 | 臍帶(UC)衍生的間充質干細胞(MSCs)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nCOV)肺炎 | UC MSCs | 新冠肺炎 | 招募 | 中國 |
4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重度新冠肺炎的研究 | 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尚未招募 | 中國 |
5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冠狀病毒疾病重癥患者2019(新冠肺炎) | 骨髓間質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尚未招募 | 中國 |
6 | 吸入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治療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初步臨床研究 | MSC外泌體 | 新冠肺炎 | 尚未招募 | 中國 |
7 | UC-MSCs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應用 | 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完成 | 美國 |
8 | 臍帶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MSCs)與安慰劑治療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癥的比較 | 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尚未招募 | 美國 |
9 | 利用間充質干細胞(LMSCs)治療新冠肺炎和流感誘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再生醫學 | 來源不明 | 新冠肺炎 | 招募 | 美國 |
10 | 干細胞在治療新冠肺炎病中的臨床應用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招募 |
土耳其 |
11 | 同種異體混合嗅粘膜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 | OM-MSCs | 新冠肺炎 | 通過邀請注冊 | 白俄羅斯 |
12 | 評價MSC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療研究 | 間充質干細胞 | 新冠肺炎 | 完成 | 印度尼西亞 |
13 | 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療效 | 骨髓間質干細胞 | HBV感染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 完成 | 中國 |
14 | 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衰竭患者(HBV) | 骨髓間質干細胞 | HBV感染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 未知的 | 中國 |
15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 干細胞 | 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 招募 | 中國 |
16 |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 | 干細胞 | 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 招募 | 印度尼西亞 |
17 | 骨髓間質干細胞治療巨細胞病毒感染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巨細胞病毒感染 | 未知 | 中國 |
18 | 用MSC治療具有受控病毒血癥和免疫不一致反應的HIV感染患者 | AD-MSCs | 艾滋病病毒 | 完成 | 西班牙 |
19 |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用于HIV感染患者的免疫重建 | 干細胞 | 艾滋病病毒 | 未知 | 中國 |
干細胞與新冠病毒
當然,不說大家都知道,當前最常見的治療疾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的疾病,19項中有12項,占了63.2%,實際比例可能還要高。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這些試驗主要用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UC-MSCs),研究認為臍帶MSCs比骨髓MSCs或脂肪MSCs具有更快的倍增時間,因此更適合用于治療急性病毒感染。
迅速的間充質干細胞擴增無疑有助于在病毒感染患者中快速產生治療劑量的間充質干細胞(我們需要這種快速,畢竟病來如山倒)。
間充質干細胞靜脈給藥后,間充質干細胞首先就到達肺并大量潴留于此,這無疑是其治療肺部疾病最大的優勢。
此外,在幾個臨床前模型中,MSC衍生外泌體已顯示出改善多種原因導致炎癥性肺病,包括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急性肺損傷(ALI)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一項涉及由流行性甲型流感(H7N9)誘導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完整臨床試驗中,MSC治療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肺功能并減少了肺纖維化。
最近德國歌德大學的一項研究工作顯示,在穩態、炎癥條件下和SAR-CoV-2感染細胞存在下,人MSCs對ACE2(新冠進入人體的受體)感染具有抗性,也就是人的間充質干細胞對新冠病毒不易感,這點很重要。
此外,在新冠病毒暴露下的間充質干細胞也保留了分泌IDO的能力(IDO:一種可以通過胰蛋白胨減少途徑限制緊急病毒生物合成的介質)。
在沒有炎性細胞因子的新冠病毒存在下,沒有檢測到IDO-1蛋白。相反的,MSCs在新冠病毒和炎性細胞因子暴露后產生IDO-1
中國的臨床工作者在2020年2月首次將MSC療法應用于新冠肺炎,顯示MSC給藥與外周淋巴細胞增加、C反應蛋白和過度活化的細胞因子分泌(如CXCR3+CD4+/CD8+T細胞和CXCR3+NK細胞)減少相關,患者的肺功能和癥狀在MSC移植后2天內顯著改善,同時在MSC施用后2周通過核酸檢測為病毒陰性。根據臨床研究確認,間充質干細胞不會被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感染,被認為對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
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圖像。1月23日,未觀察到肺炎表現。1月30日,雙肺多葉出現磨玻璃樣陰影及肺炎浸潤。1月31日進行了細胞移植。2月2日,肺炎侵襲了整個肺部。2月9日,肺炎浸潤基本消退。2月15日,局部僅殘留少量毛玻璃樣陰影。
在幾項利用UC-MSCs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2期雙盲隨機對照試驗中,MSCs療法均顯著提高了存活率,減少了炎性細胞因子并減輕了新冠肺炎誘導的肺損傷。
在德黑蘭醫科大學的臨床研究中,使用臍帶MSCs和胎盤MSCs的試驗表明,治療前白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低的新冠肺炎患者預后較差,表明除了通過分泌旁分泌因子減少炎癥反應外,MSCs與現有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在成功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干細胞與其他病毒感染疾病
關于使用MSC療法治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相關肝病的臨床試驗(4/19;21.1%)也相對較多。因為乙肝HBV感染非常普遍,全世界有超過3 . 5億攜帶者。HBV感染可導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可用的治療方案有限。
在一項針對HBV相關的急慢性肝衰竭的隨機對照試驗中,輸注同種異體間充質干細胞通過改善肝功能和降低嚴重并發感染的發生率,顯著提高了生存率?;趯SC肝病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HBV MSC療法的療效機制主要集中在肝臟修復作用和/或T-reg/Th17平衡的恢復,而不是病毒清除。盡管如此,同時進行的體外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抑制HBV DNA的表達,并增強HBV感染的淋巴細胞中的病毒清除。同時研究者發現AD-MSCs較BM-MSC對HBV更不敏感,可能是HBV相關肝病的更合適的來源。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對HBV病毒感染者的長期療效,以確定其在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患有巨細胞病毒(CMV)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中也進行了臨床試驗。
巨細胞病毒是常見的,但感染往往是無癥狀的,除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巨細胞病毒感染也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常見并發癥,這里面有點矛盾的是,CMV可以感染和損害MSC功能,因此有人認為巨細胞病毒背景下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不會真正有效的,這有待繼續研究。
MSC療法也作為免疫調節的輔助手段應用于HIV感染。對于許多患者來說,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可以抑制循環病毒載量,并可以延長預期壽命。然而,一些受感染的個體被歸類為非免疫應答者(NIR),并且由于其CD4+T細胞的數量低而仍然容易受到機會性感染。
王福生院士的臨床試驗研究表明,UC-MSC治療可以增加循環中初始和中樞記憶CD4+T細胞的數量,并恢復HIV特異性IFN-γ和IL-2的產生,這是治療后全身免疫再激活的證據,并且不會導致病毒載量增加。
總結
MSC療法是治療病毒相關疾病的一種選擇,特別是那些持續炎癥或需要對偏斜免疫細胞亞群進行免疫調節的疾病。
然而我們也不可忽視,對于某些病毒感染,如果MSC也容易被該病毒感染,那么MSC治療可能導致病毒復制增強。在這些情況下,使用來源于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的無細胞治療方法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通過MSCs和效應免疫細胞之間的TLR信號和串擾,MSCs可以在增強病原體清除和抑制過度活躍的反應之間保持重要平衡,這種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保持宿主細胞的完整性和促進組織修復。
我們認為,在不同的病毒相關條件下,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有不同的反應。
為了評估間充質干細胞對各種病毒的抗病毒作用,需要具有更大樣本量和精心設計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同時為了增強間充質干細胞抗病毒的能力,進行各種預處理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不管怎么說,我們已經看到間充質干細胞可以作為我們對抗病毒感染的一柄利器。
特別在中國當下新冠疫情指數級發展的今天,無論是提前預輸注間充質干細胞還是感染后進行間充質干細胞干預,都是我們強烈推薦幫助大家順利度過此輪疫情的策略之一!
文章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知識交流與分享及科普目的,不涉及商業宣傳,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
文章來源:https://www.sohu.com/a/617425940_121124568
健康咨詢
伙伴合作
填寫信息,同干細胞領域專家直接溝通
技術領先的恒峰與您共筑健康偉業
總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